晋祠粽子香飘全国
晋祠粽子香飘全国
晋祠粽子香飘全国
端午临近,晋祠公园南侧的(de)“晋祠有礼”非遗传习中心内粽香(zòngxiāng)弥漫(mímàn)。清晨6时,十余名包粽能手已开始忙碌——青翠苇叶在指尖翻飞,晋祠糯米与蜜枣落入叶中,马莲缠绕扎紧,棱角分明的三角粽渐次堆满竹筐(zhúkuāng)。这些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,每人每天(měirénměitiān)能手工包制800余个粽子,让延续了千年的古法技艺在掌心流转。
“每个(měigè)环节都马虎不得。”晋源区非遗协会会长郭志文拾起一片苇叶介绍。精选的(de)晋祠糯米需经过充分浸泡,配以秘制无核蜜枣,两片粽叶卷成锥形,填米、嵌枣、拢叶、捆扎,包好的粽子要整齐地(dì)码放在巨大的不锈钢桶内(nèi),蒸煮90分钟,让苇叶清香与(yǔ)米枣甜糯深度(shēndù)融合。刚出锅的粽子晶莹透亮,轻扯粽叶便有拉丝,凉水浸泡后更显筋道,引得游客争相品尝(pǐncháng):“枣香混着马莲草香,是小时候的味道!”2006年,“晋阳端午习俗”被列入太原市首批(shǒupī)非物质文化遗产,端午福粽也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为了让古法(gǔfǎ)粽香飘得更远,传习中心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工坊内,老师傅们手工包制的同时,全自动(quánzìdòng)杀菌锅正吞吐着真空包装的粽子。初次蒸煮至(zhì)七成熟的粽子经冷水急冻(jídòng),装入食品级包装袋抽真空,再经120℃高温高压灭菌(mièjūn)40分钟。通过高温高压完成对粽子的二次加工和杀菌,保质期可延长至6个月。
“既要留住传统味道,也要让晋祠粽子(zòngzi)走得更远。”郭志文说道(shuōdào)。目前每天能生产粽子3000个至5000个,销往全国各地,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(jiùyè)。65岁的王翠英边包粽子边笑:“没想到老手艺真能变成‘金饭碗(jīnfànwǎn)’。”
暮色渐沉,最后一锅粽子在灭菌锅中翻滚。车间外,印着“晋祠好礼香粽”的礼盒正装车发运,带着传统手艺(shǒuyì)的粽子将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(gèdì)。穿越时空的粽子,带着文化记忆的香甜,从(cóng)晋阳古城走向更(gèng)广阔的天地。
记者(jìzhě) 毕晶晶 文/摄 太原晚报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